第173章 问水-《寒山纪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洛元秋手掌向上一翻,道:“但我手中有他们想要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林宛月立刻明白了:“他们想要这把剑?那就解释得通了,为何偏偏在关头才开始寻人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不明所以,柳缘歌忽地伸指在唇上一按,取出一物放在桌上,竟是个瓷铃,她放下竹帘后回到原位,拿起瓷铃轻摇三下后才说:“好了,现在想说什么都可以说了。”

    那大约是个隔绝声音的法器,洛元秋看了几眼便收回目光,向问林宛月道:“你知道他们要这把剑去做什么?”

    林宛月道:“只是一个猜测,或许他们想把这剑送给六皇子,作为投诚的证明?”

    洛元秋不久之前曾在玉映府上听过他那些叔伯的劝说之词,似乎希望玉映能支持那位六殿下,助他早日登位,到时候就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她还觉得十分奇怪,问景澜皇帝不是还健在吗,为什么这个六殿下就准备要等位了,景澜说他们是打算谋反。洛元秋虽从未见过这位皇子殿下,但入城来所遇之事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关,不由好奇道:“我有些想不明白,这位六皇子是想谋反吧,那为什么皇帝不把他抓起来,难道要放任他这么胡来?”

    柳缘歌觉得她一副懵懂的样子份外可爱,忍不住揉了揉她的头发道:“他充其量不过是个皇子,在他头上还有太子呢,就算是想当皇帝也轮不到他。这位六殿下原是慧太子遗腹子,与陛下本为叔侄,被先帝过继给了陛下。陛下登基后宗室中不服之人甚多,他们时不时与这位殿下感叹慧太子当年离帝位不过一步之遥,是如何如何可惜……这种话听的多了,就算是假的,也要被人当真了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到城以来从未有人与她说起过这些事情,入太史局之后,众掣令有先例在前,更是只谈轶闻风言不碰朝政,此时听来与江湖村野传闻相较另有一番新鲜。认真听完后她道:“其实重点不在这位殿下身上,而是在他身后支持他的人,是这样吗?”

    林宛月颔首:“正是如此,他就是那个鱼饵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揉了揉鼻尖,把事情前因后果默默整理了一遍,向两位师妹勾了勾手指,嘴角微微一翘:“找我师伯的那些人十有八九与百绝教关系匪浅,但他们不会轻易露面,如果有人自称洛鸿渐后人出现,说不定他们就会上钩。老实交代,你们跟着我,是不是打的就是这个主意?”

    柳缘歌止不住笑:“师姐好聪明!不过打主意的人可不是我,我是顺便来看热闹的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目光转向林宛月:“你在太史局担任的究竟是什么职位,为何要追查此事?”

    “记得掣令所佩的令牌吗?那就是我做的。”林宛月答道,“太史局中收藏了许多前代炼师所制的法器,因年深岁久,加之无人照料,许多都已经失去灵力化为废铁。我本就是炼师,受太史令所托负责修补看管这些法器,有时也为会掣令或是局里大人们打造符印令牌一类的东西。今年年初有掣令巡夜被人袭击,佩戴在身上的令牌竟无故失效,我查看后觉得有人对这批令牌动了手脚,所以才开始追查此事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有点惊讶,突然想起今早自己与景澜踏入司天台前,景澜说不必再带令牌,因为马上就要换了,原来竟是这样!

    林宛月摊了摊手:“起先我只是想查明白到底是谁在暗中改动了令牌,不曾想越查越深,最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局面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问:“你查到是谁了吗?”

    柳缘歌道:“她平时都在山上打铁,除非有要紧事,否则不怎么到城里来。这次呆了这么久都没走,想必还没查出来。”

    林宛月点点头,将茶壶里仅剩的最后一点水倒入了她的杯中。洛元秋余光瞥了眼自己只剩茶叶的杯子,默默拿在手中,装作仍有茶水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我现在觉得掣令遭袭,令牌被改动,须得里外勾结才能做到。”林宛月低声说道:“换句话说,太史局里有内鬼,否则太史令不会瞒下此事,只让我私下调查。”

    洛元秋做掣令也才数月的功夫,连太史局中是什么情况都不清楚,凭直觉道:“这人一定对法器颇有研究,要不然怎么能改动你做的令牌?”

    林宛月赞许地点了点头:“我也这么想过,若真是如此,说不定你手里这把符剑,正是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柳缘歌按住桌上的瓷铃又摇了三次,兴致勃勃道:“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,你们都快过来听我说!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