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补设定-《半生凝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纯懿皇后韩嫽

    韩洵之子不提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赵齐朝:

    第四代:

    韩安(晋国公韩瑾嫡长子,侍中,同中书门下三品,随车驾去了洛阳,为人低调,有先祖遗风。)宰相

    韩静(同谱族人,幽州刺史)

    韩苍(韩洵之孙,原周朝大都督,恩封辅国大将军,无实职)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第五代:

    韩祯(晋国公韩瑾嫡孙)出身显赫,进士及第。少年时为韩瑄所养,与菀昭情同兄妹。妻:房夫人(清河房氏,出身高贵)

    注:

    晋国公爵传三代,后大齐皇帝改封韩安为赵国公。

    侯爵:

    博陵侯→博陵县公

    韩霈→韩璂→韩瑄→韩安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大齐皇室:

    赵延:前周外戚,权臣,后篡位,今上

    赵睿:太子,后来登基为皇帝

    王皇后

    泽王:赵睿亲哥哥

    燕王:赵睿庶兄

    魏王:赵睿亲弟弟

    【官制】

    三师三公:

    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各一人,是为三师;

    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各一人,是为三公。

    皆正一品。

    三省六部:

    (我也百度来的,不过因架空关系,不是十分严谨!)

    中书省

    中书省,置中书令二人,正三品,“中书令……掌佐天子执大政,而总判省事”。

    又置侍郎二人,正四品,为中书令之副,参议朝廷大政,临轩册命,若四夷来朝,则受其表疏而奏之。

    又置中书舍人六人,正五品上,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,掌侍进奏,参议表章、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。因其所掌皆机务要政,故特规定四条禁令,即禁漏泄,禁稽缓,禁违失,禁忘误。他们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,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,并签上自己的名字,谓之“五花判事”。

    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、侍郎汇集后,再交付中书舍人,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,这个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舍人称为“知制诰”,其余舍人也要分别在制敕上署名。在舍人中选择一个资格最老的,称为“阁老”,负责处理本省杂事。舍人六人分押尚书省六部,并辅佐宰相判案。(裴绪分到礼部,但非知制诰。)

    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就有一个门通往中书舍人办公厅,宰相常从这个门经过,找中书舍人咨询政事。(裴绪待的那个政事堂的房舍)

    此外,中书省的属官还有起居舍人2人,从六品上。通事舍人16人,从六品上,掌朝见引纳,殿廷通奏,凡近臣入侍,文武就列,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,而赞其拜起、出入诸礼节。四方蛮夷纳贡,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。军士出征,则受命劳遣,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。

    又有主书4人,从七品上。

    主事4人,从八品下。
    第(2/3)页